发挥组织职能把民间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2018年4月16日 0 条评论 1.16k 次阅读 3 人点赞

发挥组织职能把民间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韩平

中医药学既是一门医学科学,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深刻揭示了中医药学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必须充分发挥协会的社会组织职能,及时把民间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一、发挥协会职能,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医中药来之民间,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再用之民间,为人类造福”,这是1985年6月20日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出席会议并现场题词。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公安部原常务副部长李广祥、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吕炳奎等几位老领导发起,由卫生部上报国务院,经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 1991年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国家民政部核准注册为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协会业务领导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协会成立以来,注重发挥其行业指导、服务、自律、维权、协调、监督的作用,团结和组织中医药工作者,特别是民间、基层、民营中医药人员和民营中医药机构,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民间中医药,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促进我国与各国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为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协会以发掘、整理、研究、开发、创新有特殊疗效或有散失之虞的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民间疗法、民间验方;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和有关的医疗服务活动;组织举办有关中医药科技与产品展览;发现与组织基层、民间、民营的有成就或有特殊技能的中医药人才;评选、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基层、民间与民营中医药工作者及其优秀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表彰、奖励在中医药工作中成绩优异的会员和在协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接受委托,承担基层、民间与民营中医药技术评估、成果鉴定、资格评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提高会员及民间、民营中医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开展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加强同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学者的合作;开发和推广民间、民营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为有关部门提供科技咨询;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贯彻实施并进行监督等,为主要任务。

开设学术部、培训部、咨询开发部、国际部、会员部、期刊部、标准建设部、继续教育部、网络部、合作部等职能部门;设有75个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会员3万余人,团体会员单位96个;主办有全国性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和协会内部资料《中国民间中医药通讯》,以及多个医疗、产业或科研实体。

二、发挥协会职能,普及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文化和科普艺术作品有其自身不可忽略的产业价值。遵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规定,协会在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理念上下功夫,强化中医药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推动中医药文化艺术产业融合发展。

注重发挥其行业指导、服务、自律、维权、协调、监督的作用,团结和组织中医药工作者,特别是民间、基层、民营中医药人员和民营中医药机构,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民间中医药,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促进我国与各国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为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同时,不断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艺术产业。中医药知识内容广泛,备受人民群众欢迎,市场亟待将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科普知识的艺术化的产品,向群众普及中医药防病保健的理念和医疗方法。

三、发挥协会职能,服务民间根本。

中国医药学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创新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协会是民间中医药工作者之“家”,是政府联系广大基层、民间、民营中医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协会的主要任务是: 发掘、整理、研究、开发、创新有特殊疗效或有散失之虞的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民间疗法、民间验方;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和有关的医疗服务活动;组织举办有关中医药科技与产品展览;发现与组织基层、民间、民营的有成就或有特殊技能的中医药人才;评选、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基层、民间与民营中医药工作者及其优秀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表彰、奖励在中医药工作中成绩优异的会员和在协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接受委托,承担基层、民间与民营中医药技术评估、成果鉴定、资格评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提高会员及民间、民营中医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开展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加强同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学者的合作;开发和推广民间、民营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为有关部门提供科技咨询;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贯彻实施并进行监督等。

、发挥协会职能,挖掘民间精品

充分发挥民间中医药中人的艺术力量,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鼓励组织民间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

协会以文化为媒最大限度介入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扩张能力最强的产业,建立健全规模效益的文化主导型综合产业,形成组合发展的中国民间中医药文化艺术体系。

其中,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歌《世界流行中医风》在民间广为流行。如今,《世界流行中医风》歌曲成了大妈热衷选用的广场舞曲目,同时经过艺术家的提升和加工已,经在国际体育场鸟巢,隆重演出,成为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品牌,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品牌影响力。

协会以搭建弘扬中国民间中医药文化艺术的专业平台为己任,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歌舞、曲艺、影视等演艺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知名艺术品牌和人才,有效地提升了中医药与文化艺术发展水平。

再是,协会通过发展中国民间中医药文化平台,引导和鼓励民间中医药资本、艺术人才,创办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多种艺术载体,有效地促进和完善了多元化中医药文化艺术投融资发展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而且是自古至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与民众生活至为密切的科技与人文融通的优秀文化。

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等诸家精华,熔炼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等观念,不仅在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生息、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历代中国人的身心修养。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与中医药在国际科技界逐渐树立起来的科学自信是一体之两翼,都将大大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在“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国民健康也扩展为大健康的概念,中医药正面临着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现代技术发展和多学科交融,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让中医药文化在国家层面的战略上更加自信,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

因此,充分发挥协会的社会组织职能,把民间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四个服务的根本要求;对于传承、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拥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与文化要素,对中华文化复兴、中国人的福祉有着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

值班编辑

这个人太懒什么东西都没留下